中新網合肥1月31日電 (記者 張強)正在合肥召開的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,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仍是熱門話題,人大代表們紛紛建言獻策,就安徽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長三角提出了各自的觀點。
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2020年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,著眼于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,加快推進重點任務建設。區域合作五個“區塊鏈接”加快推進,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取得國家專項政策支持。實施科技創新聯合攻關專項16項。實現“一網通辦”服務事項104項,職工醫保異地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全面實現,一體化共建帶來更多便利化。
展望2021年,安徽將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合作共建。繼續推進14個重點協同事項落地落實。深度融入G60科創走廊建設,開展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協同,參與制定和實施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方案,實施一批科技創新聯合攻關專項。推進跨省市軌道交通建設,加快共建*港口群和機場群。
同時,建設長三角特高壓電力樞紐。擴大與滬蘇浙政務服務“一網通辦”、居民服務“一卡通”覆蓋面。分類規劃建設五個“區塊鏈接”,深入論證謀劃“一地六縣”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建設,加快建設頂山一汊河、浦口一南譙、江寧一博望等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。
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”不僅在安徽省政府報告中多次提及,也是許多安徽省人大代表所關心的。
2019年10月15日,江蘇南京、安徽馬鞍山兩市正式簽訂《江寧—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》。合作示范區成立以來,兩地從產業互促、社會治理、警務共建、教育合作等多方面,實現了社會治理聯動,區域共建共管。
對此,安徽省人大代表、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來友建議,首先要突出規劃機制對接,強化規劃引領和上層設計。馬鞍山要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、提高政策協同,讓要素自由流動,在規劃空間、基礎設施、毗鄰合作、產業創新、生態環保、公共服務這六個領域,與滬蘇浙特別是南京,形成一批一體化成果。
安徽如何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,安徽省人大代表曹付忠認為,應在國土空間規劃上給予政策傾斜;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強要素保障,如土地要素包括基本農田置換等方面給予支持;成立長三角產業發展基金,對引進的重大項目,點對點給予支持;在省級層面加大跨區域重大事項協調力度,建立跨區域項目“滾動池”,推動項目加快解決。
安徽省人大代表徐廣友說,安徽要實現政策等高對接。成立省級領導牽頭的長三角一體化跨省協調機制,建立跨區域的市縣項目協調機制。完善人才引進機制,賦予市縣更多的自主權和招引人才的空間。(完)
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