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經歷了“紫禁城里過大年”,馬上又要迎來“紫禁城上元之夜”的故宮,明年就要過“600年大壽”。近年來,因為IP價值的充分挖掘和一系列文創產品的推出,故宮已儼然成了一位“萌萌噠”的老頑童。在2月17日的亞布力論壇上,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..曬出了自家的賬本:2017年,故宮文創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——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。
那么,收入快速增長,又站上文創產業風口的故宮,離上市還會遠嗎?
另據濟研咨詢統計,故宮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從2013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近10億元。而在2017年,故宮文創部線下收入近1億元,線上淘寶網店收入近5000萬元。此外,故宮也有其他部門貢獻文創產品收入,故宮所有的文創產品全年總收入達15億元。
實際上,早在2010年10月,故宮淘寶就已經上線,開始售賣周邊產品。但在一開始,這些周邊產品與旅游景點的紀念品無異,價格高昂、質量一般、新意不大。直到2013年,故宮淘寶以顛覆性的“賣萌”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之后,才開啟了自己的超級IP之旅。
這種轉變,首先來自于觀念上的革新。
單霽翔說,“過去我們叫文化產品,現在我們知道了,中間必須加兩個字,創意。什么叫文化創意產品?我理解就是要深入地研究人們的生活,人們生活需要什么研發什么。第二個,就是要深入地挖掘我們的文化資源,把文化資源提煉出來,和人們的生活對接,人們才會喜歡?!?
2014年8月1日,“故宮淘寶”微信公眾號一篇叫做《雍正:感覺自己萌萌噠》的文章用動態圖的形式,展現了“一個自信坦然,還帶著一點幽默”的雍正,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,從此讓故宮“萌萌噠”的形象深入人心,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帶貨效果。
目前,“故宮淘寶”的文章已經是篇篇10萬+,經常是一開始饒有興致地給你科普故宮文化,然后不經意間賣起貨來。比如去年中秋節這篇《宋徽宗——古代帝王審美的巔峰》,當你正沉浸于宋徽宗的審美時,“如同宋徽宗的文藝一般清淡卻又豐富”的故宮月餅來了……
同時,在文創產品的開發上,北京故宮也借鑒了臺北故宮。
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開發時間非常早,特別是2000年之后,臺北故宮開始向全球征集創意,2013年,臺北故宮推出的“朕知道了”紙膠帶就是在創意設計海選比賽中兩個學生的方案,當時一經推出風靡海峽兩岸,原價42元一盒的紙膠帶被炒到了98元,并一度斷貨。
單霽翔在一次演講中也提到,“我們發現進入故宮博物院的觀眾對這些復制品感興趣的并不多,國務院領導也說其實臺北故宮在文化創意產品方面有一些經驗,希望我們也學習借鑒。王亞民副院長和我分別帶隊去了臺北故宮博物院,看了他們的文化創意產品?!?
文章轉自今日頭條新聞,如有侵權可聯系本網站及時刪除。